北体大推出《冬奥之约》向世界讲述中国如何赴“约”
摄制团队在拍摄中 北体传媒提供
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这一奥林匹克盛会吸引了全世界关注。依托北京体育大学在体育内容制作与传播方面的优势,北体大联合推出的《冬奥之约》从专业视角对冬奥盛会进行记录与阐释,旨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如何实现这场完美赴约。
北体传媒副主任、《冬奥之约》总导演赵琳琳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纪录片《冬奥之约》全系列共五集,分为《梦的追逐》《我的奥运》《安的守护》《力的觉醒》《绿的行动》五部分,以主题甄选故事,从体育精神、绿色奥运、科技、抗疫等各个角度展现北京冬奥会如何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
拍摄的徐梦桃训练画面 北体传媒提供
“这是一次真刀真枪的实战,而我们手里有充足的弹药。”赵琳琳说,在价值导向上,《冬奥之约》在以人物为轴心的讲述中跳出框架,从体育运动的专业视角落点。“讲一个故事,除了让观众认识主人公,还要让观众真正了解她背后的运动项目,这才是体育的传播。”
以徐梦桃为例,赵琳琳说,北京冬奥会对徐梦桃来说至关重要,在她的训练生活中,一切陆地训练都是为了完成三周台的动作。因此,主创团队在制作中,通过不断思考训练项目的内在逻辑、理解运动员的行为驱动力,在反复打磨中将概念表达和叙事逻辑达地知根,跳出单纯的情绪输出,将关注点落在整个运动项目的大背景上,做出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北体传媒团队是在无脚本预设下完成了全纪实拍摄的《冬奥之约》,摄制团队以旁观者和记录者的身份隐于拍摄场景中。
“这部片子能彰显出来,中国很好地履行了《奥林匹克宪章》当中的相关要求,我们能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进一步实践创新,形成带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东西。”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专家王润斌说,在冬奥背景下,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生活处处是赛场,在冬奥的舞台上,有闪闪发光的运动员,也有属于普通个体的闪光时刻,尽管彼此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每个人都在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指引下前进着、拼搏着。
拍摄《冬奥之约》的经历让总导演赵琳琳对冬奥精神的理解更进一步,她认为,老百姓冬奥情缘引发的感人故事让“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鲜活而清晰。
“举办冬奥会不单是为了奖牌,它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为了老百姓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多发展机会。”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蒋依依说,中国冰雪运动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将赓续发展的种子撒在中华大地上,积累成厚实的冬奥情结。
据悉,为了进行更好的国际传播,北体传媒团队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合作翻译,从剪辑思路、文案配音等方面谋划“纪录片出海”,并同步进行短视频形式的推广传播。
赵琳琳说,体育是共通的国际语言,在海外传播中具有更强的“子弹”效果,能直接迅速地引起不同语言、不同民族观众的反应。中国运动员身上表现出的体育精神也将感召并激荡着世界观众的激情。
“冬奥之‘约’,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办好冬奥’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向世界履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誓约的完美答卷。而纪录片《冬奥之约》完成了与观众的‘约’,向世界讲述了中国如何实现了这场完美赴约。”赵琳琳说。(完)